據這篇專題(ELLE雜誌2005年九月號,P.178)開頭的第一段,日本現在有個新的名詞叫「戰敗犬」,意思是指那些年過三十卻尚未結婚的女性。而這篇專題報導就是要告訴大家,其實有很多「戰敗犬」正過著自己精采的人生,因為沒有牽掛,所以她們特別清楚自己所要走的方向。
報導中訪問了四、五位年屆三十且擁有成功的事業與外表,但沒有結婚、沒有男朋友的女性。每一個人對於「單身旅行」的詮釋都不盡相同,對於「享受單身」的方法也不太一樣。她們每個人的想法都很精采,我節錄其中幾句與好朋友們分享一下:
安定是一種更重要的探索。
當妳一個人覺得舒服的時候,才會找到安定。
不然只是將一個人的問題變成兩個人的問題而已。 by 張蕙菁
張蕙菁是我大學蠻喜歡的一個女作家,她的作品平易近人卻有一種深深的省思力量,讓人不斷回顧自己的生活。她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曾經是個很黏人的女朋友,但在歷經分手與單身一年多後,她慢慢找到自己要的生活方式。「一個人也能安定的人,才可以在遇到感情的時候,真正享受感情」。這樣的邏輯對我來說有點surprising,但又十分動人。
我嘗試尋找一種安定的感覺,打從分手那天就開始。但找了很久才知道,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自欺欺人,因為我仍然在觀察他人的表情做事,想從其他人身上找到安全感和被肯定的力量。可能現在還是如此,不然面對外表、能力、與感情時候的我不會這麼放不開。但我肯定她說的「安定是一種更重要的探索」,我也希望我可以重建自己的安全感,讓自己在任何時候都能感到「安定」,不帶給我的朋友、甚至是以後的男朋友負擔。
但這樣真的就可以算是「安定」嗎?我也不知道,我還在探索...
熱鬧的成本,
就是要妥協。 by 張蕙菁
我一向不喜歡熱鬧,雖然外表看起來不太像是這麼一回事。大概是因為熱鬧的場合有時候需要社交和偽裝,或者不要說的這麼功利的話,起碼也需要一些「high」的感覺吧。但沒辦法達到眾人要求的感覺指數時,就會有點累、沮喪。所以其實有時候蠻喜歡一個人在家、穿著隨便又裸露的睡衣、翹著二娘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不用花力氣迎合別人的標準:不管是對於穿著、行為、談吐、還是飲食上的標準。
有時候很羨慕 Kiwi,我覺得她找到了一個可以放心展現她自己的另一半(陳先生),她甚至不需要做太多的妥協,就可以享受很熱鬧的生活。雖然對於這樣的條件依然可以抱著希望,但是要找到可以放心在他面前摳鼻屎、抓癢、和聞腳臭的人實在有點難。但難道就不能摳鼻屎、抓癢、聞腳臭嗎?我相信這某種程度應該被保留的。只是我現在連放心大笑的時候,都不禁想像自己的臉可能正在扭曲,可能我自己個人臉部表情的問題比較大一點。
我承認女生會渴望甜蜜的感情和厚實的肩膀,
但是我不想被矇蔽在身體所製造的假象裡。 by 趙曉苓
特別想談戀愛的季節:冬天、情人節、耶誕節,這些時節讓人對浪漫特別渴求。我特別需要你的時候,其實是在我遭遇沮喪與挫折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跟你分享。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趙曉苓這番話讓我困擾很久,可能是斷章取義後,回到家再看已經忘記了這句話的原貌。但是這讓我不禁想起以前只要心情很差,就會「只想」打電話給男朋友,尋求一點點的甜蜜慰藉,但要是對方不如我期待的熱情,我就會更加的難過、甚至生氣。我隱隱約約覺得這跟趙曉苓的話有些關聯,但我沒辦法具體的說出那個前因後果阿...。
失去一段感情會難過是正常的,
但不一定是不好,
「失戀 = 不好」這是被制約的想法。
嗯,跟普天下男女分享這個試著打破制約的新想法。也許重回到一個人的時候,妳更清楚妳愛吃的到底是哪家餐廳,以及妳假日最愛做的事情其實是逛街,而不是在家打電動。
學著和自己相處,
準備自己的籌碼,
做到自給自足。
將情感的比例縮小,
朋友和金錢可以提供實質的支持。
前三句話乍聽之下像是物質上或金錢上的需求,但我覺得精神上更需要如此。能在精神上「自給自足」的人, 不用過於依賴別人的肯定與反應,就可以獲得足夠的安全感。情感的比例還是佔有份量,只是不要過度依賴了...
當然,金錢也是很重要的。經濟上能自給自足的女人,一定有良好的規劃能力,能夠安排自己的生活。這是黃嗶啵的短期目標。而「朋友」的價值,我要時時刻刻放在心裡。這絕對是長期目標,雖然蔣宗翰一定第一個罵「幹。黃嗶啵妳虎爛!」,但我還是要有這樣的期許阿。
如何培養承受憂傷的能力?除了上述幾點,
還有,
儘早把人生的學分修完----
碰到惡劣的豬頭老闆、遭遇財務問題、在感情上被劈腿或當第三者...
如果這些問題在30歲~35歲前都經歷過了,
妳才有力氣去妳想去的地方。
我覺得,這是這篇專題最可怕的地方:它在叫人去承受挫折!
但是,我既認同、也感動。並不是因為他列舉的例子我多半遭遇過,哈哈,只是我也深深認同「挫折」之後的「反省」可以讓人得到很多很多。
驕傲的人總是忘記了批評背後的意義,我也會這樣。但人都需要反省,一個人獨自地反省,沒有旁人的喧鬧和意見的干擾,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好像現在的我正深深的反省自己,不應該對那位棄我們而去的工讀生這麼生氣,而是應該檢討自己帶人的方法到底是不是正確、少了什麼....。
難過時所遇到的掙扎應該不是旁人所能瞭解的,就像他列舉的那些人生學分,乍看之下不是很稀鬆平常的連續劇劇情嗎?但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時候,卻要花好久的時間才能面對、甚至康復。最後能得到什麼誰也不知道,因為要真的康復的人才曉得。但是將這些看做人生學分,也許就可以看到更不一樣的自己,因為有時候「感動」的感覺,會讓人全身燒起來。吧。
吧啦,我也只是猜測,誰知道以後會怎樣,也許黃嗶撥明天就破產了,那大家到時候不要排擠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總的來說,
其實這整篇報導雖然都是在講「享受單身生活」,但她們絕對不是鼓勵所有的女性都拋下男人不管,自己過自己的獨居生活。而是如同趙曉苓所說的,很多人談感情,出發點純粹在於某些浪漫的想像,但人生不是在演連續劇,當面臨現實生活的時候,想像與現實的落差又會將人打回原形。
所以她們陳述的並非鼓勵人人都來當「不婚族」,而是需要認清自己的需求和自己想要的生活後,再去談感情,這樣會更清楚雙方是否互相適合,而且不會在過度妥協下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和可愛的一面。
如果妳現在不是單身,也許妳正幸福著。如果妳現在單身、或是有一天回復單身時,不妨給自己規劃幾個月、甚至一到兩年的時間,想想這個問題:「My Single Strategies.」。
(想參考全文的人可以去看《ELLE雜誌》2005年九月號)
(本篇網誌使用天空網誌匯出程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