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

[日記] 沒有孩子,只有人

01.

今天共學時,一輛載著很多個鐵籠子的貨車從寧靜的卑南文化公園的草原旁呼嘯而過。

鐵籠子裡面,都是狗。

大家驚呼:「那是狗嗎?」「天啊怎麼會有這種東西?!」「補狗車嗎?」「他們要去哪裡?」

沒有人知道答案。

小可忽然放聲大哭。哭得很激動。我們以為是誰搶了她的東西、甚至弄傷她了?

她的媽媽過去安慰她,慢慢聽她說。

她邊大哭邊說:

「牠們再也不能再草原上奔跑了~~~~~~~~~~」

純真的孩子,她的直覺與感受,好珍貴。聽到她的哭聲在草原上迴盪著,我也好想哭。


人與動物,能不能有更好的方式共存?



P.S. 傍晚約五點,這輛貨車又回來。也許不是我們想得那麼糟,但我們仍不確定為什麼。



02.

今天,透過代班領隊芷芳的眼睛,我看見妞妞與弟咕之間,不同的權力關係。

以往,我比較能清楚感覺到的是,妞妞用身體的優勢,去反擊弟咕的「侵犯」(搶玩具、佔有媽媽);而弟咕通常習慣以隱忍或轉移目標的方式來轉化情緒,通常也比較溫吞。但,今天卻看到弟咕也在用不同的作法捍衛自己想要的東西,兩個人表達需求的企圖心都非常旺盛,而且希望佔有媽媽的愛。

今天,只要我擁抱妞妞,或是安撫妞妞的時候,一歲的弟弟就算自己正在旁邊遊戲,也會立刻奔過來我身上,用肢體及咿咿啊啊聲告訴我「他也要抱抱」,而且幾乎是直接貼在我身上。(而他因為常常站不穩,有80%的機會我會縮短抱抱妞妞的時間,來留意弟弟。)

我帶妞妞去上廁所,弟弟看到立刻起身表示「抱抱,我也要去。」而且踩著他仍走不穩的步伐飛奔到我的身邊,抓住我的大腿。但是另一次,我要去距離100公尺的地方拿野餐墊,我只口頭說了一聲我要去那裡、一個都沒抱,他們看了我一眼以後,就繼續玩自己的。

弟咕雖然不會說話,但他的肢體動作與決心,都非常的明確傳達他的想望。他要的玩具,當被姊姊搶走,他會非常生氣,安撫後雖然停止哭泣,我們也持續建議他先玩別的,但是在接下來,他會想盡辦法接近原本要的那個玩具,絲毫不放棄、也無法被搪塞。

他也會在確定目標後,無論是自己用走的、爬的、突破大人或障礙物...然後拿到他自己設定要拿的玩具。在我們真正了解他的目標前,我們好心幫他想的「辦法」,他會自己修正路線、或回頭再拿。




從這些種種行為的觀察,覺得幾件事很有趣:


1. 妞妞平常所受到的威脅感,應該是比過去我所想的加倍。

我忽然可以理解,為什麼妞妞會這麼害怕弟弟「靠近」他。只是靠近,就害怕的要出手打人?這下我懂了。弟弟的不放棄、與就是要拿到的決心,很可能讓她有被威脅的感覺。

另一方面,今天的觀察也讓我發現,原來妞妞常是挫折後快速接受事實、快速復原的那個。(驚!)常常今天什麼玩具都借不到,但只要借到一個,她在車上就會說她今天好開心。(再驚!)




2. 兩個孩子都是非常剛性表達自己需求的,但我該怎麼處理?

過去我常是先顧及「生理上」比較柔弱的那個,例如可能會跌倒的弟弟。但就今天的觀察而言,真正柔弱的不一定是「生理弱小」的那個,也可能因為妞妞的「相對不柔弱」反而權益常常被犧牲一半、或默默的被要求忍耐。

這或多或少解釋了為什麼妞妞對弟弟仍有不公平的情結。

隨著弟弟逐漸要長大,力氣已經快可以跟妞妞搶玩具時僵持7秒(媽媽很無聊,很愛算時間),當生理不這麼柔弱時,我意識到的是:我不能再用以前的作法了。

但是,要一視同仁,又能怎麼作呢?什麼都除以二、什麼都一人一半、什麼都猜拳,是我不太喜歡的方式,因為那似乎沒辦法真正滿足心理的需求,並且無法互相了解與同理。

我想《父母效能訓練》裡提到的「第三法:創造沒有輸家的溝通」可能是我現階段比較想嘗試看看的。盡可能找出雙方能理解且接受的作法。(這樣一天會不會很快就過了XDDD)




3. 孩子的行為不只是可愛、不只是「孩子氣」

關於搶奪,今天也發生了一個練習。

孩子們紛紛去佔據樹下的大石頭,說「那是我的地盤」,並且不准其他孩子靠近。我們好說歹說告訴他們:可以一起玩、XX只是想再多站一下,但似乎都沒有改變關於對「地盤」這個概念。

後來芷芳坐在一顆石頭上,一個孩子過去跟她說:「你起來!這是我的地盤!」

芷芳回應:「你可以跟我說,你要用這個地方,但是我不認為這個是你的地盤。」

孩子想了想後回應:「我要用這個地方。」後,芷芳就給他了。


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

「沒有孩子,只有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這麼說。

我雖然無法確定我的理解是否完整,但可以隱約體會到:當我們把孩子仍當成孩子,我們除了看不見他的權利,也看不見他的錯誤,更看不見能「平等」溝通的方式。

感謝領隊芷芳,讓我看到:在她眼裡,孩子的每一句話,都有意義。



補充今天其他思考:

  • 當孩子們不讓其中的孩子一起玩,有哪些原因是可能存在的呢?似乎有半數的孩子是不習慣新的朋友的加入,對於新朋友加入會顯得緊張、防備。
  • 玩沙時,孩子的手髒髒的,我們敢不敢讓他們吃手呢?
  • 孩子們在盪鞦韆前面玩沙,真的危險嗎?到底是玩沙的人該離開,還是盪鞦韆的人離開,還是都不必離開呢?
  • 孩子吃飯,到底該不該要求他吃完呢?沒吃完飯就想吃麵包,到底該不該讓他吃呢?
  • 孩子的朋友開出條件(ex:從大石頭上跳下來),希望孩子遵循這個條件再加入遊戲,孩子到底要不要照著作呢?

我覺得每個都好可以討論喔!!!!!!真想一個一個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