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4日

[365寫寫你]大腦認證的Micro-moment

2017/2/3 微涼@高雄
#2 / 365

之前還未離職時,回味一日或一個月,會用行事曆的會議或信箱裡的信件來回顧,看自己接觸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但現在「回顧」這件事變得不是這麼容易。因為,每天在做的事,似乎不像是信件或文件,會留下什麼明確的痕跡。

無法從尿布換了幾片回顧(要來也是可以啦),也無法從他們散落一地的玩具來回顧今天的痕跡,要看孩子長大了多少,也得等到一個月甚至兩個月以後。

很快的,「孩子的作息」成了回顧一日時,一些事情的分水嶺。

「早上起床後,我們⋯⋯然後中午有補眠,趁他們睡覺,我⋯⋯然後睡醒我們又⋯」。

接著,「吃飯」也在裡面呈現奇妙的結構,撐出了一天的基礎。

「早餐,我們邊吃邊⋯⋯午餐,弟弟吃了一大碗,妞妞沒吃⋯⋯晚餐,我們一起⋯⋯」。

這樣的回顧不會有什麼問題,要寫日記還是可以的。只是,我很快就發現,這樣的回顧幾乎每天都長得很像。

再過不久,就出現一個公式:「睡覺+早餐+____+午睡+午餐+____+晚餐+___」

不太對勁啊。


-

有一次,在睡前,我跟妞妞聊天,我問她:「你喜歡今天嗎?今天什麼事情讓你最喜歡?」

她想了一下,說:「積木!」再問了一下,原來是跟她的好朋友一起探索一盒新的積木。

小孩沒有時間的觀念,對他來說,回顧時腦海第一個出現的、也最喜歡的「畫面」,就是了。

而且往往跟大人所想的不太一樣。例如,明明那天我們一整天都在野餐,但野餐的事她壓根沒提,卻只記得回家路上看到的小鳥。

這種「畫面式」回顧法,我好喜歡。

它不是在既有架構裡進行地毯式搜索或分析,而是真的考驗大腦殘酷又準確的「浮出」最重要的片段。

"Micro-moments"

我之前在工作中學到的詞,覺得格外適合描述那些微小卻很重要、讓人刻劃在心裡的時刻。不是用時間所花的份量來評估,而是從心裡的感受來決定。



我今天的Micro-momemts是什麼呢?

「四代同堂一起吃飯」
中午媽媽煮了一鍋蛤蜊魚湯,我們四代同堂擠在一張餐桌,大啖熱湯。過年期間我們經常四代同堂吃飯,但這一餐卻格外溫馨。妞妞其實只吃了一碗蛤蜊(沒有別的)跟早餐剩下的水煮蛋,我們也只喝了湯跟配一道青菜。

沒有人不吃飯,也沒有人催促誰吃飯。

有孩子後,吃飯變成實踐責任感的場合;這餐拋下這些後,好像連孩子都覺得好吃了。


「豆腐乳」
媽媽的豆腐乳好好吃,我明明很飽了,卻還是為了它去再添一碗粥。最後把碟子舔得無敵乾淨。妞妞看到我這樣還笑了。

「坐馬馬」
睡前媽媽讓兩個孫子在她身上搭坐,小孩笑得無敵激動。阿嬤的愛。

「弟弟沈睡前的眼神」
躺在我旁邊,看著我,吃著手指頭,「現在,就算天塌下來了,我還是想在這個枕頭睡著。」然後闔上眼睛。那種與世隔絕的感覺我好愛。如果家庭主婦有老闆的話,我大概在那一刻有「獲得老闆信任並全心交付」的殊榮吧。

「螢火蟲之墓」
跟妞妞一起看這部很悲傷的動畫,妞妞一直問:「他們要去哪裡?他們的媽媽呢?」妞好像已經懂了生離死別的不舒服感,但她無法相信劇中人「沒有媽媽了」。每過幾分鐘就會問我一次「她們的媽媽為什麼不來?」。之前看宮崎駿的《龍貓》與《魔女宅急便》,她都非常聚焦在這個問題。問得我心都酸了。



奇妙的是,我今天跟老王抱怨小孩沒睡的事,還有連夜追劇追到頭痛的《月薪嬌妻》日劇畫面⋯⋯竟然壓根沒上榜!

大腦啊,你真的好有趣喔!謝謝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