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Jason 和 Kiwi 一起進辦公室,我說:「你們一起來阿。」Jason說:「呵呵,對啊,被你知道我們的關係了。」辦公室果然也是一個小小次文化場域,很多的行為,在辦公室裡是別具意義的。
例如:
- 一對男女一早一起進辦公室,這代表什麼?
- 一對男女一起加班,這代表什麼?
- 一位員工被老闆叫進辦公室,這代表什麼?
- 電腦的畫面總是停在拍賣網站,這代表什麼?
- 看著薪資單沒有表情的表情,這代表什麼?
- 一個員工毫無怨言的接受上面所指派的工作,這代表什麼?
- 總是有些人很晚來上班卻又很早下班,這代表什麼?
- 不敢/不想寫加班單,這代表什麼?
辦公室也像是個小小的舞台,在舞台上的每個角色都有他特殊的意義存在,個性與外在雖然是個人的特質,但帶進辦公室以後,套上某些「社會意義」,加諸階級、薪資等後天條件於其上,就變得不這麼單純了。
有人說辦公室是陰險的、需要一套生存法則才能安然的在這個叢林裡打滾,甚至出了書來解讀所有的辦公室文化。但是這樣看辦公室似乎有點太「工具化」、也太陰暗了些。因為我覺得,這些文化沒必要被過份扭曲或解讀,但也需要光明正大的承認:他們的確存在。
就像學生為什麼要穿制服?學生到學校為什麼要點名?為什麼學生總是很容易悶著頭做自己的事、只關心自己周遭的生活(我相信一個人如果不是因為報告或課業需要,一生中看最少報紙和電視新聞的時光就是學生時代)?因為在次文化場域中,的確會形成一種特殊的行為模式,然後被裡面的人視為理所當然的生存法則。
很衝突而且矛盾的事情是,因為被視為理所當然,所以會覺得有點失衡:
「為什麼老娘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我來這裡要被老闆大呼小叫的?!」
「為什麼勞基法明明規定上班多久就起算加班費,但這裡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為什麼明明是10天才生得出來的案子,客戶一通電話我要3天辦到?!」
「為什麼背後那個混水摸魚的人,上班時間只有我的1/2,但薪水比我多兩倍?!」
在這裡,有些次文化現象,你可以說「社會就是這麼現實」、「出了社會就是這樣」、「錢越來越難賺了」這般的無奈,但這幾天我回想起以前巴戈等演員演的一些喜劇,發現那些辦公室的符碼,其實早就存在在這個世界幾百年了吧?現在在這裡怨聲載道的,幾百年後可能還是存在的。為什麼?我想是因為,那不純粹是制度或際遇的問題,而是文化。
我們看著巴戈的喜劇捧腹大笑,笑劇中那些上班族與小人物多麼渺小、偶爾為他們單純卻努力的生活態度感到些許安慰。只是當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成為那個角色的時候,發現其實這些角色,包括我們,並不好笑阿,心裡還挺辛酸的。
辦公室,這部舞台劇可能是有點「無奈」的戲碼,但還是由很多很多演員身上小小的個人色彩組成的,你怎麼看這個小小的地方,這個小小的地方就怎麼樣的呈現在你眼前。仔細想想巴戈他們的演出,其實我們不用隨著既定的腳本,因為一些有趣的場景在被印證的同時,多少都會衍生出一些生活的新發現。
然後在發現的同時,轉換了一些負面的想法,再多一些、再多一些,其實這可以成為一部狂想曲。你要說是苦中作樂也好(如果你堅持要這麼這麼無奈的解讀的話),但一些平凡無奇的腳本其實更能激發出更貼近人心的東西。
觀察是件有趣的事,當自己厭倦了某種場景,學會讓自己置身事外的觀察相關的人事物,包括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就會有些不同的發現...
(本篇網誌使用天空網誌匯出程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