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大概從三個月開始,就莫名的愛上上網買孕婦裝。因為都不貴,所以我買了好多好多,有衣服、裙子、褲子、洋裝....林林總總。
但約莫到了第六個月的時候,某天早晨我崩潰的發現:救命阿~~這麼多衣服,我卻不知道要穿哪件!?
於是我開始把不適合穿、不好看、質感不好、穿不太下的衣服挑出來,發現約莫有50%都是不合穿的。而剩下的那幾件蠻喜歡、也是最常穿的,其實也發現有個脈絡可循。後來我繼續上網買(對,沒有間斷)衣服的時候,則特別留意依循著那些脈絡,果然失敗的機率就下降了---也可以說就比較少買、浪費錢了。
那麼,到底我為什麼那時候失心瘋了呢?
當我捫心自問這個神經病的問題,剛好是我來到新公司要一年,當時也是我最低潮也最忙碌的時候。照理來說,實在是沒時間擔心這些孕婦裝的問題,但這些打算被我丟棄和另做他用的「無用孕婦裝」,卻在那時候給我打了一針強心針。
回想我剛懷孕的時候,看到這些衣服,一切都很新奇、都很美麗,很容易蠢蠢欲動。加上當時懷孕知識不足,對於懷孕需要的衣服材質、和未來肚子可能變大的彈性幾乎無法準確拿捏,因此就這樣花了很多無辜的小朋友。後來進入第六個月,抓住舒服與不舒服的界線、體驗了最不舒服的痛苦、也上網看了很多媽媽服裝選擇的實用知識,慢慢找回了手感,找到自己愛穿的衣服,也比較能判斷衣服的好壞。
我稱這段
冤枉學習的時間為「瞎子摸象學習期」--- 我從局部開始了解,試著去接受別人的推薦,也付出了失敗的代價(和學費),最後找到了最適合我的方式。
而回想剛進公司這一年,確實,也有著「瞎子摸象學習期」。
剛開始一切都很新奇,總認為自己的標準是絕對正確的,想要帶給其他的人,因此做決定總是很快,不太考慮後果---就像下標衣服總是不假思索一般。
剛開始,對於公司既有同事和文化的了解也不足,缺少聆聽也太強勢,於是跟我買錯的褲子一樣,彈性不夠,造成最後就是不能穿。
仔細想想那段時間裡,有許多決策最後必須忍痛停止,是其來有自的。我從局部了解著同事,試著用局部拼湊出整體的樣貌,太急躁便推行的結果,想必自己與同事都也付出了代價。
在這過程中,確實是很沮喪的。
但當我坐在床頭邊看著我 50%無用的孕婦裝,我不禁想感謝初進公司的那50%失敗的決策。
感謝這其中主管與同事的提點,我收拾起沮喪的心情,仔細分析著每一個失敗的腳步背後的脈絡與原因,讓我發現其實比一開始更加了解同事的需求和期待(雖然發現了也可能會更沮喪、甚至更喪膽),也發現了我們團隊堅強的實力,其實早已在這try and error的過程中在紮根了。
是的,這50%並非完全是失敗的,它們同樣也帶來了一些好的實驗和修正的方向。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更了解自己與團隊的弱點,也懂得我們雖然都有脆弱的地方,但我們都想努力的方向是什麼。當然,如果重來一次,想必可以省下不少失敗的時間。
在新鮮的旅程中,「失敗」其實應該是必要的學習課程,但當走到最後,當你會覺得「這些失敗真是值得!」甚至知道下次哪些錯不該再犯,那,他們也就不算失敗了。
未來還有千千萬萬個失敗等著我---雖然這麼說不免讓人很沮喪,但千萬不要阿---
但也代表有千千萬萬個精采等著我們吧!
寶妞妞加油!經典加油!我們都一起加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