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現在,生命的禮物
2017年2月19日
故事,無價
2017年2月8日
回歸半年後:食衣住行育樂的逆襲(一)
"到台東不會賺大錢,但絕對餓不死!"
2017年2月7日
[365寫寫你]行動與意識
2017年2月6日
[365寫寫你]媳婦的三箭之悟
2017/2/5 Sunday. Rainy
#4 / 365
年前內心紛紛擾擾,似乎也跟這件事有關。剛好趁著今天寫覺察專欄時,把這份覺察一起整理下來,作為今天的日記,也為這個年假畫下一個句點。
-
"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我們總是忘記這件事,特別是對自己。"
大年初二,回去娘家的路上,我問了老公一個問題。
「老公⋯我過年不太會煮年夜飯,媽媽會不會很受不了我啊?我打掃好像也掃得不夠好,媽媽打掃完比我乾淨太~~多了~~她會不會覺得我很糟糕啊?怎麼辦!」
「噢?可是,我完全沒有聽過媽媽說這些事也。」老公驚訝。
「真的嗎?」
老公思考了幾秒,「我很確定不是。只是,妳擔心的這些問題,是不是⋯妳還是很期待當一個『什麼都會』的媳婦啊?」
呃啊,最後這個問題,萬箭穿心!
其實也沒有那麼多枝箭啦,算了一下大概像安倍一樣,共有三支箭:
第一支箭:總是努力地「想證明我會」
結婚以後,我確實經常在「努力證明」自己的某些能力。
有陣子卯起來學做菜,po網路說我會了。當然,學做菜是好事,當時也是讓大家讚不絕口(咳咳),不過我後來卻深刻的體會到:有沒有天份是一回事(咳咳,應該是真的沒有),學得好有壓力倒是真的,甚至後來有點害怕開伙。
做菜、家事、乃至於各種事,
我是選擇去做、去愛、還是去表演的呢?
深層的原因似乎很需要先被好好的擁抱。
-
第二枝箭:原生家庭對「媳婦」的刻板印象成了長大後的標準
從小,在我家裡就有許多「萬能媳婦」的榜樣,她們把全家人照顧得好~好~。我從小就非常仰慕她們的才華與能力。
只是我沒有意識到:長大結了婚的我,在潛意識裡似乎也烙下了「媳婦」應該要如何的標準。
當我的能力跟不上,自己萬念俱灰。
仔細想想,若這個潛意識再延伸25-30年而未被意識,恐怕我會再投射到我兒子的老婆身上吧?(辛苦了阿弟咕---我的小兒子!)
媳婦是一個關係稱謂,更重要的是「我們成為了一家人」。如何愛著家人,似乎比如何會做飯更重要。我能不能重新去定義呢?
-
第三支箭:自己的課題卻投射到他人的身上
記得有一陣子,我想幫婆婆分擔一些做菜的工作,於是我提出:只要兩個小孩的狀態許可,我就幫忙先做一兩道菜,減輕婆婆負擔。
婆婆知道後跟我說:「謝謝你,但是我知道妳還要帶孩子很辛苦,如果真的不行,沒關係的喔!」
其實婆婆很體貼,也並不掛心這個問題。很大的部分確實來自於我自己想成為超完美媳婦。
辨識問題的核心在於「自己」或是「他人」好關鍵。畢竟辨識得不準確,它可能就成為人際關係的牽絆了。
-
整理了自己的思緒後,這些七上八下終於在我的心裡落幕了。
媳婦們到底要不要繼續學做菜是一回事,更重要的一回事是:
「咿~~人都不是完美的,但我們總是忘記這件事,特別是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