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日記]找血管瘤的醫師
2016年9月29日
[共學日記]媽媽不見了;關於兒童親善環境
[日記]原來我還沒學會同理自己
梅姬颱風終於離開了,這幾天我做錯了一件事,讓我看見了自己身為東部人的一種傲氣,這感覺讓我內心有深深的懊悔。
[事件]
我與幾個朋友在群組中大家互相關心颱風各地的狀況。他們都是住在西部,只有我是在東部。
朋友問我:「台東狀況如何?」
我說:「沒風沒雨。我漸漸覺得隔了一座山,東部西部似乎真的是兩個國家。」
朋友問我:「那還真是差很多!」
我說:「對啊。我發現除此之外,媒體觀點也很不同。這幾次颱風後,我感覺到,即使是住在紅葉村的居民,遭受如此大的災難,他們還是微笑面對。跟媒體報導的農民悲慘表情、要求政府賠償、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心情]
其實,話說完我就後悔了。
當時西部正在遭受可怕的梅嬸攻擊,但我的言談之間無疑是一點同理心都沒有,竟然還以能微笑度過災難為榮。我想為這件事道歉,但還在思索我該向誰道歉。
更進一步的,我也發現某些深層的內在思考:
1️⃣台東人的樂觀完全翻轉了我以前腦中的「典型受害者」印象
這四次的颱風,幾乎沒有看到台東人因為受災影響的抱怨。那天上紅葉村,他們不停搬出飲料麵包給我們吃,還笑著在家樓下聊天。只是他們背後的家已經空了,剩下一堆爛泥。
而這點,是我覺得在西部的新聞或社群觀點中不常見的。
2️⃣我是否能接納符合「典型受害者形象」的受害者呢?
這問題完全打翻了我過去的經驗記憶。
我容易不認同膽怯的人;我曾經要求女兒跌倒了不要哭;我對於情緒化的人容易請他們先不要用情緒處理事情;我在一些重大挫折時,反而不容易哭,甚至哭不出來,那些悲傷不知道被我的大腦收進哪個抽屜了⋯
原來我不止是不太能接納受災戶哭,我潛意識裡,也不太能接受這樣的情緒表現,對家人、對自己,皆然。
這似乎有兩種方向可以思考:第一,我其實是很害怕處理情緒為題或衝突的人?不太像。第二,我其實是很怕表達真實情緒的人,所以在習慣壓抑的情況下,也覺得別人的情緒不應該存在。
為何害怕表達可能又是另個long story。
只是這不僅又回去凸顯了原本我對原事件的罪惡感,我更明白:為什麼我這麼不容易同理他人。
原來我根本還沒學會同理自己、接納自己。我還無法承認自己的軟弱---站在神的角度來看,我沒有真正認同「人都是軟弱的」,直到這一刻。
願我也開始練習,放下那個優越感的自己,接納所有的自己。
2016年9月26日
媽媽的五感
2016年9月24日
洗髮皂生活大挑戰
2016年9月21日
四個孩子的故事:關於愛
這是在網路上看到的真人實事。Hailey 5歲那年與媽媽去雜貨店購物,遇到了一名街友,於是她請媽媽買一個三明治給街友吃。後來過了幾天,她們又在路上遇到一位街友,他在戰爭中失去雙腳、無家可歸,因此Hailey又請他媽媽買三明治給他。
但媽媽告訴她:「我們家並不富有,沒辦法一直幫助所有的人。」
摩羅乃書7:13提到「凡邀請人愛神的事物,都是蒙神感召的」
我們是否都能像Hailey一樣,毫無包袱的去愛? 而且把愛傳出去?
我記得在最後陳進興落網前,他跑進去一個南非駐台外交官的家中,俘虜了這家人當作人質。俘虜過程中,他不斷的透過媒體call out與外界對話,彷彿知道自己的逃亡之路將走到盡頭。
最後這家人安全地被救出。他們在屋內的事,後來出了書,書名叫做《真愛》。
在房子裡面時,武官一家人一直勸陳進興不要自殺,他們也要求警方不要開槍打死他而要活捉。
他們送他聖經,甚至在審判期間一直寫信到獄中鼓勵他。他們設法改變他、幫助他,不用恨而是愛。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
一般人躲他都來不及了,以免自己受傷。但小女孩的舉動和這幅畫,別說是否曾讓陳進興錯愕與感動不已,我也不停地思考,如果是我,我能不能這麼勇敢?
摩羅乃書8:16「完全的愛,驅除一切恐懼。」
我們是否都能像這位小女孩一樣,毫無恐懼的去愛?
03. 共學團的哥哥們
最近帶妞妞參與共學團,妞妞是新朋友,所以其中有些高敏感的小孩自然對他比較不熟悉。一開始會說:「我們不要跟她玩!」
講久了妞妞也會挫折害怕,其他家長們慢慢開導瞭解那群孩子的想法,我則是一直安慰她,也鼓勵她繼續跟孩子們玩,讓他們熟悉,就不會有這樣的情況了。
因為在共學團, 我們練習尊重每一個孩子當下的感覺。所以不會強迫任何一個孩子一定要跟誰玩。某程度孩子也必須練習接受他可能會被拒絕的結果。
妞妞雖然挫折,但過一會兒她就像忘記一樣,繼續跟著跑、還邀請他們去玩,跟他們一起吃東西。她比在家裡還堅強。
到了第三次,已經有部分的孩子跟妞妞玩在一起,妞妞開心的說我要跟誰去探險。其他的孩子,我相信在愛的帶領下,他們可以彼此相愛。
尼腓二書31:20提到「因此,你們必須對基督堅定不移,懷著完全光明的希望,以及對神和對所有的人的愛心,努力前進。」
雖然比起大人,小孩真的記性比較不好,但是
我們是否都能像孩子一樣,純真而懷著光明的希望去愛?
04.初級會那個頑皮的小男孩
最後一個故事,是我之前在初級會服務發生的故事。
班上有一個男孩特別調皮,上課時他喜歡把椅子顛倒放,他喜歡躲在桌子底下,他喜歡反駁老師的話,他喜歡一直跟旁邊的同學講話。坦白說,老師們要給他上課會有點緊張。
有一次,有一家人來教會探訪,他們的女兒行動不便,因為晚到教室,我們已經在上課。
結果全班第一個拿椅子給這位行動不便的女孩坐的,是這位男孩,因為他有一個也是行動不便的妹妹,他在家必須照顧她,所以他幾乎是下意識的這麼做。
哥林多前書2:9:「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的」他也許不是安安靜靜坐在椅子上的孩子。可是他是個懂得去愛的孩子。 我們是否都能像孩子一樣,從心裡去愛,而不是在形式上、從眼睛裡?
回顧這四個真實發生的事:
我們是否都能像孩子一樣,毫無包袱的去愛?
我們是否都能像孩子一樣,毫無恐懼的去愛?
我們是否都能像孩子一樣,純真而懷著希望去愛?
我們是否都能像孩子一樣,從心裡去愛,而不是在形式上?
有時候我覺得我自己還做不到這些孩子的一半,當年紀增長,我們更害怕失去、更害怕受傷,有些愛是不容易的。
摩羅乃書8:16「完全的愛,驅除一切恐懼。」
在學習仁愛的路上,我們可以問問我們自己,我們如何更像個孩子,更單純的去愛。
2016年9月20日
內在小孩
在孩子身上,看到很多關於大人的事。
01.
小孩想睡覺時,其實很像發酒瘋。
不是大哭大鬧,就是講話無敵大聲誇張,深怕別人沒聽到。
事情是這樣。今天去共學了一天,妞妞都沒有睡,傍晚弟弟已經倒在餐椅上,妞妞可還沒完,又跟著阿公阿嬤去山上唱卡拉OK唱到九點多才回來。
回來後,她跟我要了一瓶牛奶。
她一手拿著奶,一手在空中像是個大嬸一樣揮著說:
「不是,啊我剛剛去唱歌,唱很大聲耶!!!唱拔蘿蔔喔!!!可是啊!!⋯⋯」
我開玩笑問她:「你剛剛是喝了什麼嗎?」
她又邊拿著牛奶邊燦笑:「哈哈哈,對⋯」
活像發酒瘋啊。
我想起大俊老師在中橫上說,人在喝醉的時候,內在小孩就很可能跑出來,因為不再壓抑。
那些喝醉發酒瘋的人,他們的內在小孩,也許都很需要一個擁抱吧?
02.
今天妞妞算是正式進入共學團第一天,孩子們第一次看到她都不熟悉,難免陌生而無法打成一片。尤其當熟悉的孩子聚在一起,就會不想跟妞妞一起玩。
孩子原有的世界裡,要接受新的人事物可能打破他們花了好大力氣建立起來的常規的事實。某些孩子可能毫不忌諱,但某些孩子會產生巨量不安全感。
妞妞是高敏感小孩,在她身上我經常看過「巨量」不安的樣子,那種看似「沒有禮貌」的反應,我後來才慢慢明白她的世界可能正在面臨一些「超級!無敵!巨大變化(可能類似眼前世界在一塊一塊崩壞重組的感畫面吧我想!)」。
想起妞妞之前怕生,我總是會抱著她、一直跟我的朋友道歉:「不好意思,我的小孩比較怕生,還不能說話。」
對方經常會說:「是不是你自己帶?」「要多帶她接觸人群喔。」
我不喜歡大家給我這些建議,但我其實更不喜歡那時候無法信任孩子、接納孩子的我。
我好像在要她「立刻」接受這些變化「才是對的」,因為「這麼簡單難道你不會嗎」,但卻沒看到她眼前崩壞的世界。
後來許多次都證明了:妞妞只是需要多一點的時間。
因此今天我再度覺得:能被接納真好。
不是被接納成為朋友的那種接納,而是「我的任何感受都能被接納」的那種接納,讓人好有安全感。
剝奪了這些「時間」與「接納」,孩子防衛都來不及了,他們沒有時間消化那些恐懼、那些緊張、那些不安全感、那些排斥他人的反應。
大人也是的。而且業障已經很重的我們,搞不好需要的時間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