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6日

駕訓班教練給我的原住民文化課

當你對一個環境全然陌生,任何人都會成為你的導遊。

我的駕訓班教練是常給我這種感覺的人之一。

 

我是她每天早上的第一個學生,因此常常都是她請我把車子開出來,然後請我直接上路開去加油。有時候也必須載她去買早餐、或帶她回家拿手機。因此我們很常一起上路,很常接觸她的生活領域。一般而言,這樣的行為好像讓我的練習時數少很多,不過我覺得挺開心的,因為常跟著她用當地人的視角看這附近的大小事。

有一天早上她跟我說,昨天她們部落婦女會因為快要豐年祭開會開得好晚,累慘了,所以早上還沒買早餐。於是,我們就又上路去了早餐店。

原來她是阿美族。我腦中忽然想到阿美族是母系社會云云。

她說,豐年祭第一天,男人們都要出海去捕魚,他們叫做「海祭」,只要是男人就一定要去,連男孩都是;所以村子裡面只會剩下女人、小小孩、老老人,她們要在家裡等他們的男人回來。通常會去三天。

聽她形容的好有畫面。好期待可以親眼見到。

後來她指示我去一家早餐店,「因為這家有賣原住民風味飯糰!」聽起來就好好吃喔~~。這家店叫做「小田雞早餐店」,位於知本路上。是三個卑南族姐妹所開的店。

店裡面的裝潢非常的有原住民風味,牆壁上是一個巨幅的原住民傳統服飾男女的畫,做早餐的鐵板台前方是原住民圖騰的彫刻。

 

早晨門口擠滿了機車,不誇張,大家都在搶著買早餐!搶到的就趕快打包回家,搶不到的就邊等老闆做邊在現場聊天,由於知本地區蠻多原住民朋友的,所以整間店就好像原住民聚會場所,超級熱鬧的!!

菜單雖然還是偏向西式,但裡面真的參雜著一些原住民看得懂的菜色。那天駕訓班下課後,我自己騎了機車立刻回到這家店來買原住民風味飯糰,他們叫做「阿拜」。

 

 

阿拜長得很像粽子,糯米裹著鹽漬過的鹹豬肉、魚肉,外面包著月桃葉。雖然就是粽子概念,但一入口的月桃葉香氣,真的好香好香,好像每一口都吃得到月桃葉。口感很多層次,他的鹹會讓你整個人醒過來但又不難吃,而且吃了一個超級飽,不像漢堡吃了空虛極了(還是只有我空虛?),難怪大家搶著要啊!!!!

我記得尼伯特風災後,老闆還一直在櫃台大喊「颱風過後,最近都不會有葉子啦~~~所以不賣飯糰了!!」哈哈,可以想見這個阿拜有多搶手。

我去過幾次後,不誇張的發現:等待的人群裡,大概有1/2都。在。等。阿。拜。有一次我一直問老闆還有嘛?還有嘛?他叫我直接去問廚房,我走進廚房門口問,「還有兩個阿拜嘛?」老闆娘順手拿出兩個說:「算你好運,沒有了!」我記得我走出去,還感覺得到大家失望的眼神。

其實小田雞的其他食物也很好吃,像是九層塔手捲、鹹豬肉潛艇堡、蛋沙拉潛艇堡都好棒。(滿足)大家有空來知本要去吃唷!

隔天,我跟教練又上路了,這次不是去加油,而是去了一個教練的朋友家,那是一個看起來很素淨的平房,在一條產業道路旁。

她進門寒暄了一下。回來她打電話跟她的朋友說:「哎呀,她今年不接單了!」原來這戶人家,專門作手工的原住民傳統服飾,他們每年的豐年祭都找他們作衣服,台北許多的表演團體也都是跟他訂的。但今年卻因為風災,他們家也很多需要善後,因此今年他們決定不接單。看起來讓他們非常煩惱。

又再隔天,教練忘了帶手機,我們要回她家拿。我在她們家門口等時,看到他們家門樑上有著豐富的原住民圖騰,非常美麗,而且很多木頭彫刻,上面寫著「羽毛家族」,以及一些原住民的拼音。裡面隱約看到客廳是一個很大空間、感覺可以聚集很多人的地方。心裡默默覺得好溫馨。

這一連串第一手資料啟發的好奇心後,我對原住民族的文化產生莫大的興趣。

也許是老天眷顧吧,那天要去工作的路上,我騎機車前往市區,路邊看到一排男人列隊前進,從老到小排列,最老的應該有70歲,最小的應該才八歲,中間的青壯年都是五官深邃(帥到不行)的男人。他們都穿著原住民的傳統服飾,手拿各種工具、還有一些草。


 
(當天實在太熱了,大男人們還撐傘XD)

 


原本趕著要去上班,但但但,心裡一股直覺跟我說「不可錯過」,於是我折回來路邊等他們。等他們經過時,我跟他們攀談了一下。他們好熱情的告訴我,這是他們的豐年祭,他們剛從海邊回來。臉上,有一種驕傲的神情。我看到巷口轉角,有一群女人與小孩在迎接他們。

我問他們是什麼族,他們說「阿美族!YA!」。

 

所有教練曾描述過的畫面,竟然活生生出現在我的眼前。

下一秒,我竟然感動的哭了。就在馬路邊。


那天過後,我查了一些資料,跟一些原住民朋友聊了他們的豐年祭。

七月,是豐年祭的旺季,各族幾乎都在忙著自己的盛典。那重要性就像是漢人的「過年」一樣,可以想像他們的投入程度:不只是要準備很多食物大吃大喝而已,還有許多儀式、祭典,背後的會議、練習、傳承給年輕人等。

一位原住民朋友說,其實現在要看到完整的豐年祭並不是很容易,因為很多地方的原住民都已經漢化得很深了,他們自己有時都不是太清楚這些傳統文化的原因與故事是什麼,自己所屬的社區甚至也好幾年不做豐年祭了。

其實我們好像也是,我漸漸的不太知道為什麼初一十五要拜拜、過年大年初幾要拜什麼...

傳統文化的快速消失,對現代人似乎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我們依然可以過生活,依然可以孕育下一代。可是,想到這些特色習俗可能像瀕臨絕種的動物一樣,快要消失、再也看不到,忽然覺得很可怕。更可怕的是,這些都不是在哪個文創據點買個原住民衣服手環回去穿,就可以留住的事。

 
(我在一場展覽中看到的原住民學生作品,美極了)


這些美麗的文化、美麗的故事,莫名的讓人心裡好澎湃,我親眼見證了「文化能使靈魂更豐厚」。

只是,怎麼留住這些故事,怎麼讓我們的文化尋根,真的很值得思考。

為未來珍惜過去
沒有歷史
就沒有根
沒有根
就沒有未來
by 台東史前博物館題字


 


謝謝我的教練,
她應該不知道這些事情默默的在我心裡澎湃著
(她可能只在擔心我考不過路考是要怎辦),

但這真的,太美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