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務實的家庭關係

01. 
有一次妞妞在吃飯,好像吃得很認真

我:「妞,這一刻妳在想什麼?」
妞:「嗯⋯(認真想)⋯我在想我要怎麼把飯吃完阿。」

我女兒好務實喔

02.
我開車,老王在旁邊用APP學日文

我:「你看,我開車的話你還可以在旁邊舒服的學日文。」
王:「但我們生命是飽受威脅的。」

我老公也好務實喔

03.
睡前。
我:「爸比,你愛我嗎?」
王:「愛你。」
我:「可是我放屁了。」
兩秒。
王:「靠怎麼這麼⋯(掩鼻)」
我:「你還愛我嗎?」
沈默。

我們的家庭關係就是這麼的務實。

 

2016年8月29日

心。中橫。覺旅 中橫健行記事(二) 那些與山一起生活的人

剛剛看到一則報導,台灣國寶級古道專家楊南郡老師於8/27早上辭世,享壽85歲。

楊南郡老師曾說:「爬山多年,對台灣的山、台灣島有一種深刻的感懷,山爬得愈多,越發感知對台灣的地理、歷史、文化知道得這麼淺薄。」

走中橫前,我對這話也許只是「認同並分享」;

但走中橫後,遇見了一群同樣愛著台灣的大山們的嚮導們,再看這句話,覺得有一種深深的使命感。

所以接續上一篇"那些與山一起相處的日子"之後,第二集,我想寫下這些人的故事。



大俊教練

記得第二天,有16公里等著我們。那天一早覺旅教練之一的「大俊老師」負責講解今天的路程。

大俊教練是個研究犯罪防治、心理學、親子關係的心理學專家,他也是這次覺旅路上許多心理成長課程的主要講師。同時他也是中橫健行隊負責慈恩山莊的莊主,從大學時期投入救國團參與中橫健行的經驗,可以想見他的閱歷豐富,讓人非常放心。

但重點是,觀察細微,滿腹知識的他----真的有夠好笑的~~~~~XDDDDDDD(我邊寫邊回想他的好笑還是不停地笑到花抖)!!!!!

所以我好像不小心即將以較多的篇幅來描述他。

史上最人性化的中橫健行/心。。覺旅德政,便是來自大俊教練:「不。用。負。重。」


大俊老師總是看起來正經八百,講笑話的時候也不例外。大學時候他就常跑中橫,加上雖然現在已經事業有成有了家庭,他們每年暑假都還是一定要上山來帶團,原因就是那份對中橫的熱情。因此,他看過的團隊、走過的山路,應該比我們的負重還要多....

好的,重點來了。他除了特別喜歡提醒大家如果哪一站沒有上廁所就必須忍幾公里以外,他還特別喜歡提醒大家一件事---

由於中橫健行是單向的,一般來說,所有的家當都必須扛在身上。拜託,不要以為這很輕啊,身為「沒有經驗的肉腳」,我們帶了一堆(後來覺得沒有必要的東西)以至於行李有夠重的。

但這次,心。。覺旅讓我們健行不用像傳統健行一樣負重把所有家當都扛在身上,只要背著路上會用到東西即可,這,是大俊教練的德政!!

只是也因此...我們一路都被他稱為「貴婦團」.....

  • 當我們作熱身操的時候需要扭動肩膀,邊做他會邊說:
    「肩膀還是要扭一下,雖然你們不用負重....(憋笑)。」眾人大笑。

  • 每日健行回到山莊,跟他抱怨今天路程很累,他就會說:
    「千萬不要這麼說(驚慌)!因為你們已經沒。有。負。重。(憋笑)。」眾人再次大笑。

  • 每日健行回來,跟他炫耀我們今天沒有長水泡,他就會說:
    「恩應該這麼說啦,沒有長水泡是應該的(專家貌),因為你們沒。有。負。重。(大憋笑)。」
    Again!!!! 眾人不斷的大笑問他到底要講幾次,但,我們已經開始期待他下一次繼續講,彷彿多聽一次肩膀就不痛了一點。

  • 最後一天大獨走,他勉勵我們收拾心情、忍受孤獨,
    一個人走完這段山路,然後一陣氣氛peaceful的情況下,
    他說:
    「我再次強調,不要害怕,即使你的腳可能會痛,但你絕對是走得完的(表情嚴肅),
    因為你—沒。有。負。重。」
    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我無法遏止的大笑!!!!!

你可以想像他後面幾天每講一次,我們就好像被雷劈到一樣笑到炸開!

我想這點除了可能成為他帶健行隊的此生陰影之一之外,我想應該也會是我最想念的其中之一的回憶吧!



另外,每次在幫我們拍照,他會請我們大家盡量半蹲好,然後他對焦對半天後,再瞄準視窗,幾秒後,他會探頭出來說:

「腳會痠嗎?」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超痠,快點好嗎?????




再另外,團員文如提到她的媽媽以前是作領隊,所以都會坐遊覽車經過中橫,會在遊覽車上幫健行隊的人加油。因此她媽媽覺得:中橫這條路用走得很危險。

大俊老師立刻說:「真的啊!那你回去問你媽媽,」

我心想他是否要以心理學來開導文如媽媽支持這項活動,

「你問她...民國80年的時候,」喔,竟然還提出了當年時間點的問題。

「她是不是有從遊覽車上丟一包大零食包給健行隊的人?這實在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哈哈~~(甜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神回應!!!!!!!!

除了這些太好笑的好笑以外,其實大俊教練是個非常專業的心理學家。他了解各派理論,而且可以將各派理論運用於生活中。尤其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個性養成的幾個重要關鍵,他可以像說單口相聲一下滔滔不絕。上課後我記得我還特別去問了他,關於我的孩子的教養問題,從他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他也是個很有愛的爸爸。我想以後若是開親子健行,我也好想帶著孩子一起上去喔!

大俊也是個厲害的登山專家。快出發前,他密傳在鞋子裡塞衛生棉可以!!!!防止長水泡!!!因此,為了防止長水泡,我們穿上山頂鳥HILLTOP的超強厚底襪,並幫自己的鞋子貼上沒有翅膀的衛生棉。他還教了我們一種很棒的綁鞋帶方式,可以降低長水泡的機會。結果:真的沒有長!!這些教練的經驗值真的很強大啊!!!!!!!!

請大家如果第一次來健行,一定要找專業的教練隨行好嗎?!不要亂跟團、或自己下車走(有人會這樣嗎?)喔。




芸真教練

芸真教練是個讓人覺得好溫暖的人,頂著北一女、台大的光環,她說她的專長就是很會考試。但我覺得完全不只。

她的工作是我很嚮往成為的—老師。已經在補習班教課20多年的她非常的厲害,她已經是對岸有家長請他去幫孩子量身規劃讀書計畫的菁英教師。

不過,她說她曾經非常不想在補習班教課,因為她從小到大都沒有上過補習班(這絕對是炫耀無誤)。她在自己家裡的客廳開補習班,與孩子們建立非常深度的師生情誼後,也曾經試著關掉補習班,去尋找她要的人生。但最後她發現,她其實還是很喜歡教學、也能很快的與青春期的孩子建立真誠的對話,孩子對她也非常信任,都會聽她的建議。於是開始覺得:這些孩子即使不在她這裡上課,也會去別的地方補習,那不如在她這裡,學得到東西、又能開心的讀書。因此她也常陪親子團走中橫健行、開親子溝通的課程,在中橫這個神奇的地方,幫助許多親子關係一一修復。

她還是個很喜歡靈性探索、多方涉獵的人。你所想得到的她幾乎都懂啊!而且整個中橫健行的過程,她都帶著微笑,幫我們打點許多細節,是個有智慧高效率的美女教練!!


彎彎領隊

彎彎是我們的隨身領隊,雖然個頭小小的,但又稱「鋼鐵彎」!因為她曾經----

一個寒假走兩次中橫!!!!!!!!!!!!

兩次!!!!!!!!!!!!!!寒假!!!!!!!!!!!!負重!!!!!!!!!!!!!!!!!

太厲害了......簡直已經是變形金剛的等級。即使是變形金剛,她仍然很細心的帶領我們走完中橫,真是個好女孩,聽說單身啊!(什麼跟什麼啦)

看著彎彎年紀輕輕,就已經是中橫健行的能手,這讓我好感動。這樣的青春年華(難道我們是衰老了嗎XD),願意花很多時間在這個人跡稀少的道路上,陪著一群人走路(算一算就是整個寒假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中橫上),我想應該也是受到台灣之美的呼召吧。而能聽到呼召又實際邁開步伐去做的,真的很稀有。這絕對不只是因為她走路很快而已。

這次有點遺憾沒有多跟他聊到。感覺她也是個高手在民間。很奇妙的是,我發現覺旅的工作人員,多半都有「流浪」或「Slash」特質。工作流浪、也有流浪者的風骨。非常有趣啊。


鍇偉教練

鍇偉老師的課程,是這趟讓我最震撼的課程之一,也是讓我最感佩的老師。只是,他的人生經歷並不是我對他「最」震撼的部分,我最震撼的地方來自於----他的開誠佈公。

我們可能都閱讀過別人的故事。只是當當事人在我們面前娓娓道來這一切心路歷程,內心的振動還是很大。因為,我們都可能有過類似的內在壓抑,但是,願意接受自己脆弱的那一面、並公諸於世人的,真的不容易。

他告訴我們他從一開始的困惑,他如何一路找到不同的人、書本、理論來幫助他,但我覺得最有韌性的是他的心。

如同鍇偉老師分享的:「在順境的時候,接納自己很容易,可是在逆境的時候,你如何接受完整的自己?」先接納了自己,才有後面的翻轉、改變。

台灣是個太過於追求「順利、滿分」的地方,我們可能都對於失敗有著許多既定的定義,無法接受不夠好的自己、不夠順利的事件、不夠快速結束的衝突。「接受」看似是這麼常見的四個字,但許多的挫敗、衝突、放棄也都源自於此。

<父母效能訓練>裡面提到,
「一個人如果發自內心接納他人,他就擁有幫助他人的能力。因為他對別人的接受無論是在促使他人成長、學習解決問題、促進心理健康、變得更具創造力,或發揮潛能至極致等,都一再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接納是促使孩子成長及改變的原動力。」

用在別人身上是如此正向,那麼如果可以用在我們自己身上呢?我可不可以接受自己的狀態糟糕?

我多希望他能將這些影響力透過中橫、透過覺旅帶給更多的我們省思,當越來越多人翻轉了,也許就能翻轉這個島嶼想事情的方式。

他的故事我在這不說太多,留給有緣與他相聚的人,再多與他有更深度的交流。


一好大哥

好吧,接下來這一段,我應該是醉著寫的。

人生很奇妙,當你全心愛上一件事物,與那件事情相關的人事物,便這麼排山倒海而來。



來到台東後,我愛上了大山,於是開啟了想走中橫的念頭。來到台東後,遇見了一個駕訓班教練,於是我愛上原住民文化,瘋狂的追求著相關的資訊,當我來到了中橫,我們認識了一好。屴夯大哥———一位太魯閣族的高山嚮導/創作歌手。

他的衣服上寫著「岳」。我現在才搞懂「岳友」的概念是什麼,懂了「岳」對他的意義。

他的願景是:走百岳、唱百歌。自從他媽媽過世後,他想起以前媽媽總是很愛聽他唱歌,但中間一度放棄了歌唱。直到媽媽過世了一段時間後,他好希望能再唱給媽媽聽,於是他決定:他要登上台灣的每一個百岳,上山去唱給媽媽聽。

巧妙的是,因為他登百岳總是需要許多天,加上要帶吉他等東西,為了扛重物,他特別向布農族學習用頭帶扛重物的技能。在練習扛重物走山路的某天,他看到山上有個平地嚮導,正在介紹山上的生態。他心想,原住民其實是最了解高山的人,他希望原住民不只可以背重物,還可以講解自己的文化,他想要拿回他們的文化權。

於是他很認真的去考了高山嚮導的執照。

一好大哥在還沒考照之前,就已經會了一個人上山多日,背著自己的行囊生活。下了雨,全身濕了又乾、乾了又濕。保留一套絕對不能濕,因為那是晚上唯一的依靠。我看他的部落格所描寫的,我覺得他已經是「神鬼獵人」等級啊!

只是要當高山嚮導,還是要考高山嚮導的執照,但教授登山、打獵的,都是漢人,其實一好大哥比他們更熟悉這些事務的操作,但是卻要他們的同意才能拿到執照。高山本是原住民的家,但卻必須遵循漢化的框架,證明自己了解自己的家。怪哉。一好大哥說:「很多事,其實是不需要證明的。去做就好。」

但為了他的夢想,仍然配合。

40歲,他拿到嚮導證照。但一好大哥說:「就算是40歲才拿到證照,但我一定要做到至少60歲。」

一好大哥說,每次他帶登山者上山,介紹太魯閣族文化,他就一定會先從語言開始。他認真的講了原住民的命名邏輯,還有他的族譜。原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推行家譜這麼多年,在原住民的文化裡,從姓名便可一路追溯。

太魯閣族的名字是父子同名。因此從每個人的名字可以知道他們父親的名字。因此一好大哥還很困擾的說:「所以臉書要我填我的姓,我真的很困擾,因為我沒有姓。」

他說,曾有一晚,他帶了一群登山客上了山(什麼山我忘了),旁邊有個湖。大家都去休息後,他在湖邊、月光下,唱著王宏恩的<月光>,唱完後,轉身一看,他的身後聚集了40多個登山客,拿著手機像聽音樂會一樣,用微光隨著音樂搖擺。他說:「超浪漫。登山真的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他說,他寫了一首歌,叫做母親的話。因為他媽媽教他,如果有一天她走了,她會像大冠鷲一樣,在他的天空飛、保護他。從他的形容裡,一好大哥的媽媽是最浪漫、最懂得表達愛的人。

也因此,那晚,每唱一首歌,他用三四倍的時間說這首歌發生在他生命中的故事,傳達著他對祖靈、對族人、對他的家人、對台灣高山的愛。

是什麼樣的信念,可以支持著他,獨自登上每一座百岳,唱著每一首歌,讓他的歌聲這麼有溫度、有力量?

那晚,我們都醉了,在他的音樂聲中。

當我們登上百岳,我們興奮的是「我們做到了」;但他登上百岳,卻是用音樂來表達他的謙卑、與渺小,並發願為高山、為原住民作更多的事。

我很難用我的文字形容,我對一好大哥的尊敬與喜愛。只能把他說過的話,一字一字的刻下。

剛回到台東的我,成天都在想,我還能成就些什麼,會不會一年後,發現自己一事無成?

但經過那一晚,我在一好大哥身上感受到的是:「成就」並不是那些證明自己很厲害的事,而是幫助了多少人、帶給他人多少的能量。

大概是因為這樣,重聽那晚的音樂,又掉淚了。


一好大哥那天在現場的音樂:請點連結



那些向山學習的日子:接納

歐普拉:「這趟徒步之行教了你什麼?」 
雪兒:「接受。我必須接受時數的事實、哩數的事實、夏天的事實、人生的事實......一遍又一遍。我發現一旦接受所有的難題,其他所有的事就會跟著退讓幾分。每踏出一步,就會引領我踏出下一步,下一個真相也跟著自己揭開。我們全都會受苦、我們全都會心碎、我們全都會有難題。他們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體會到這項事實,對我就意義深遠。」               
from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不管是還在高山上為台灣的高山歌唱、說話的人,還是在山下受了高山的啟迪選擇繼續往前走的人,
之所以還在這裡,
也許是因為我們都還在自己的人生裡,
選擇了「接受」,然後努力往前。

這群人的美好我會記得,也期待在某些日子,我也能成為這樣有溫度、有能量的人。



最後,我想,回到平地後,我依然會想起大俊教練說:

「也許等你們回到平地,捷運站十站以內用走的應該都難不倒你,不過筆電記得先丟掉,因為你們:沒。有。負。重。


台灣有好多高山,是多麼幸福的事!!







2016年8月28日

心。中橫。覺旅:中橫健行記事(一) 那些與山一起相處的日子

心。。覺旅名牌:中橫,菲比來了!

8月22日傍晚,天色還亮著,踏上從花蓮回到台東的火車,右手邊是一大排從花蓮車站舉目便可望見的中山山脈山腳。那是自從搬到台東,就每天讓我內心悸動的畫面。當初想上山的念頭,就是:好想進去這些迷人的大山裡面,看看是什麼感覺。

當火車開始移動,腦中瞬間浮現起我還在中橫上群山環繞、層巒疊嶂的山—比對起在火車上這樣遙望著山的視角,心裡漾起一種「奇幻穿越」感———媽,我剛從那山裡面走下來耶!海拔幾千公尺的高山,好像我的老家一般,開始有種熟悉感。從那天後,看到山的感覺,總是多了一分親切。

那天結束時,我一直跟主辦單位說可以加碼嗎?!我們繼續走~~~

我一定是瘋了,因為我真的好想再繼續走喔!雙腳蠢蠢欲動。而且看到路人就覺得他們背得太輕...(關於負重的好笑記事,請見第二集。)

好吧我見證,當我上山的時候就聽說,中橫就是這麼的讓人癡狂。

心。中橫。覺旅路程圖


這次「心。中橫。覺旅」的路程,是從台中上有「最容易達成的小百岳」之稱的「石門山」、武嶺開始,一路到觀雲、碧綠神木、慈恩山莊,再經歷無數個中橫三寶之一的「隧道」後到達洛韶山莊,最後一天獨走7公里後到達西寶,回到花蓮。

里程步數總計48公里左右吧,算是登山入門者應該可以勝任的距離~

呦,48公里現在講得如此雲淡風輕,那天,到底是誰在山上鐵腿屁痛到走路都一跛一跛的呢?!

沒錯,就是我(舉手)。

畢竟,據說來中橫到了第三晚,累計下來38公里的路程加上最後800公尺60度上坡衝刺,使得在洛韶山莊前面那條路,大家都叫它「陰屍路」,因為每個人來到那裡都已是以「跛腳拖行」方式才能達到「往前移動」之效果,宛如喪屍一般。

不僅如此,山莊的廁所都是蹲式啊。鐵腿的時候還要深蹲,真的是刻骨銘心....

但是,來到中橫不體會一下鐵腿喪屍的感覺怎麼過癮呢?!!(呦,現在又是講得這麼大聲)雖然肉體是喪屍,但內心還真是非常爽快啊!!!好像更加認識了自己,更珍貴的是,重新認識台灣這片土地。

把鐵腿獻給中橫,我甘之如飴。




上路:每一行的秘密術語

第一天,我們從台中高鐵站出發,開著車前往清境農場。我們要在那附近一家很棒的餐廳吃午餐。沿途,我們坐著九人座客車。逐漸往高海拔開去。

我們共有三台車,第一台車是後面兩台車的探照燈,負責用對講機告訴後面兩台車路況。

「前面有小螞蟻喔!」忽然第一台車的大哥來這麼一句。

小螞蟻!!一問之下,意外發現了他們走山路開長途常會用的行話術語:

以下是《客車術語全集》,以後請謹慎使用:
  1. 遊艇=九人座客車,他們都自稱是遊艇,好帥對吧!
  2. 頑皮豹、瓜瓜=行人,因為行人常常得猴,忽然在路邊頑皮起來...未免太生動。沒錯,我們就是頑皮豹。
  3. 大船=遊覽車。大船入港就是遊覽車開到了,九人坐車就要出動去接遊覽車上的客人
  4. 小螞蟻、紅螞蟻=腳踏車(紅螞蟻是專業腳踏車)。其實坐在九人座車上,由上往下看,還真的很有小螞蟻的感覺呢...
  5. 三太子=就是機車!!!!因為他會騎風火輪!!!!!太有趣啦~~~
  6. 小烏龜=除了九人座以外的小轎車,都叫做小烏龜...
  7. 多爾袞=水泥車~~~~~~~~~~~~~~~
  8. 變形金剛=大貨車(這實在太有創意啦~~~~)
  9. 菜船=載菜車XD
  10. 刷卡=超車。所以我們沿途都會一直說,「我走太慢的話,你可以盡情刷我卡沒關係!」
  11. 光明燈=車子頭燈。「隧道喔,記得要點光明燈!」

這些專業的大哥們在山上百轉千迴開著車,從這些可愛的詞彙裡,彷彿也可以看見他們眼裡的世界。術語的表達實在是太有趣的次文化。


路上:再次定義對食物的情感

抵達清境農場的高山區,要吃飯了。

華華是心。 。覺旅的創辦人,也是我的前老闆。我們都很清楚:跟著她,絕!對!不!會!餓!肚!子!事實正是如此,還沒開始爬山,她已經用滿桌的雲南菜要把我們餵飽。菜一上,大家不停地驚嘆。



結果,在動筷子之前,有人提到「這餐還是不要吃太多喔,等等有山路,搞不好會吐。」講完,有那麼三秒鐘的剎那,大家筷子瞬間慢了下來。

但殊不知幾秒鐘後,忘記又是誰開口:「會吐...那不是更要吃飽才有東西吐、吐完才不會餓嗎?!」大家一陣大笑後,接受了「就是會吐」的事實後,筷子又再度動了起來、而且比剛剛更快。

這些進食的速度,大抵是我們後面幾天進食的速度。

回想起這一段,意外覺得好溫馨。雖然那幾天我們都沒有吐(大概是接納了反而就坦然了吧),但由於爬山的辛苦,我非常珍惜每一餐,菜一上,大家拿著鋼杯鐵碗,就瘋狂的爭食。在物資缺乏、沒有小七、餐廳的山上,食物的稀有,變得好珍貴。

不僅如此,還吃到登山專家們推薦的一些美食方式,例如:大餅包豆腐乳。

你可以想像這兩樣東西搭在一起的美味嗎?阿姨上山現做的大餅,搭配一大罐的豆腐乳,他們真的是意外的絕配啊!那個早上我告著豆腐乳,瞬間吃掉兩塊大餅~全身好像被加持過般的出發。

還有,有一種碰到粥就化開的乾髮菜,也是莫名的好好吃喔!!還有還有,晚上的熱呼呼的菜湯麵、味味B排骨雞麵泡麵(等他們贊助我再正名),明明一個小時前才吃過晚餐的,但我們還是認真的去裝了一碗。

那已是超越「美食」的感受啊啊---不只是因為東西好吃,而是我知道它在我今天的生命裡的價值。

在物質這麼豐沛的年代,多數時候我們都在選擇吃什麼、選擇不吃什麼、丟棄什麼,很難去體會真正「珍惜食物」的感覺。但每一天的努力行走後,即使只是簡單的清粥小菜,都會對它產生像是夥伴的感情。

記得之前去參加共學團實踐班,我們在探討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飯的問題。其中我們討論到一個有趣的觀點:人為什麼要吃東西呢?是為了生存,但多數時候更是出於一種「情感」。例如,看到粥與醬瓜,會想到小時候在外婆家的美好時光;看到麵包,會想到小時候媽媽帶我們一起做的手工麵包。我們經常總是在鼓勵/催促我們的孩子按時吃飯,但卻忘記了與他們一起創造對食物的記憶。

在山上的那幾天,我對食物的感受無比深刻,我想並不是因為那些食物多麼厲害,而是因為我們共同經歷了一些讓人難忘的旅程吧。這讓我也覺察到,我是不是應該與孩子共同經歷一些美好的事件,勝過於催促他們吃飯?


山的各種樣貌:令人敬仰的大山

那天吃完飯,發現山上已經有點涼意,而我們要再往更高的地方去—武嶺、石門山。

武嶺,小時候大家爸媽的相簿上都有這張照片吧?與武嶺的牌子合照。雖然我們不是自己爬上來的,但跟武嶺合照還是很必要。到了武嶺,羽絨衣、毛帽已經要拿出來穿惹。原來爸媽並不是都在冬天來爬武嶺啊,即使是夏天來還是好冷的~(忍不住開始算這樣的題目:每100公尺,氣溫下降0.6度,請問在氣候炎熱的八月天,到達武嶺氣溫是幾度?)

右前方那步道就是我們上石門山的路。看起來很容易嗎?好吧隨便你。T_T



石門山就得靠我們自己爬了。石門山是百岳之一,以高度來排名他是百岳中第68名,高度3,237公尺,但是他登頂大概只要半個小時!算是最容易攻頂、也很適合親子出遊的百岳之一。聽說在 <山神一家> 的漫畫裡面,石門山因為高度太矮被揶揄,簡直傳神。


照片取自<山神一家>漫畫

重點是,他的步道正是中央山脈的屋脊稜線喔!這對於地圖控的我來說真是太有意思啦!讓人腦中不停地replay我變成小小人在中央山脈上走路的樣子。其實這也是整趟中橫都可以恣意想像的事。


但即便如此,石門山我還是爬的要命~~~。因為到了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身體還在適應高山症,心跳加快、氣喘噓噓、還會有些微的頭痛,比起以前爬壽山還要喘(到底是為何要把壽山這樣的等級拿來比!?)。爬到一半頭就無敵暈,還有人會伴隨發抖的症狀。

很少爬山的我,以往對於爬山是有恐懼的,但頂多是疲累感。而上石門山是第一次感受到:山是有威嚴的。

要爬上頂端,我們必須四肢俯伏,會感到恐懼、不舒服。這比跑馬拉松還喘,心臟好像也正在與高壓fight。我每走一步,都一直在心裡想著「我要停~~我要休息~~」,但不知道為什麼,腳還是一直不停地踏出下一步,腳站不穩便換手去攀。

到了中間一個停駐空間,我終於忍不住停下來休息。

起身一看,我傻了。周圍的山景盡收眼底....太美了。






山的威嚴是有原因的。它很難征服,但它老神在在,因為它知道我們上去後,不會後悔。那種從容自信、那種威嚴但開放的感覺,讓我覺得----好像站在天父的面前。

也許是逐漸適應高山症,也許是因為帶著這份油然而生的敬仰,後半段的路,在穩定的呼吸裡,我們登頂了。疲累的其實都是內心吧,還好我們的身體更知道我們要什麼,它想要上去最高峰,它帶我登了頂。

登頂後,還無法開心,因為眼看大家快不行了,元元立刻拿出:「豬肉乾~~~~!!」(請搭配小叮噹的音效)!!這,根本就是爬山好物啊!!!吃完神清氣爽,血糖回歸正常值。一定要大推:豬肉乾絕對是爬山必備!!!(歡迎贊助。)

爬山必備:豬肉乾!


不知道到底是豬肉乾還是爬完山的征服感,下山時,大家臉上都掛著微笑,還可以不停地挖苦自己剛剛上來的蠢樣。

爬山讓人學會接納自己很脆弱要死不活的那一面,但也讓人「瞬間」體會「重生」的感覺。永遠記得到了山頂,我們大喊著「我是肉腳、我登百岳」的興奮。回頭再看上坡時的我們,那些什麼氣喘頭暈,都變成光榮的印記了。



回到小時候:被愛的感覺

“人在山中,山也在人中。
                           by John Miur <夏日走過山間>"

抵達觀雲時,海拔仍有2374公尺,剛好山上下了雨,充滿涼意。



從當媽媽後,我已經很久沒有像是畢業旅行一樣,跟大家住在一起,一起盥洗、一起步行、一起生活。但觀雲給了我這樣的感覺,在那裡我好像變成國高中時期的女孩。

我洗了澡以後,坐在大通舖的房間裡,房間的大窗戶外就是一片的樹林,樹林間都飄著濃濃的霧氣。好冷好冷,我穿著發熱衣,還在微微氣喘。外面烏鴉仍叫個不停,可是那一刻,我內心好安靜、好安靜。

那個讓人覺得很安靜的小房間@觀雲樓

我拿著我倒好的熱茶、還有一塊巧克力派,全身穿得厚厚的,坐在那個看得到樹林的窗邊,發呆,聽著森林裡面蟬與烏鴉的叫聲。

山神好像在教我「安靜下來吧」。

那冷空氣還有雲霧,與小時候媽媽曾經帶我上梨山玩耍的煙霧好像,空氣中似乎也聞得到那時候的味道。那時候媽媽單獨撫養我,很少有機會出去玩,但那天她帶我上山去玩的記憶,卻一直烙在我腦中。我一直在山裡面追著霧、吃著梨,抑或是我只是在等溫泉蛋煮熟吧!雖然小時候並不常上山,但是我在山上的短暫記憶,卻成了我此刻幸福感的來源。

喔,這也許就是大俊老師說的,童年時期的正向經驗能帶給生命力量吧。

我感受到自己一直都被我的家人深深地愛著。

山,是會愛人的。


很巧的,晚上的心靈成長課程是關於每個兒童時期階段,我們如何養成我們的性格。大俊老師仔細的講解,我不斷的想到我的小時候,以及我的孩子的現在。

這些理論默默的把我跟我的孩子的現在串連起來。我知道身為家人,透過不斷的學習,我們是可以在愛中互相療癒的。

那晚,在滿天的星星裡,我開始感受到山的魔力,在山裡面,我可以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真正的樣子:現在的樣子,還有過去的樣子。





山的另種樣貌:團走、兩人群走的視角

在心。。覺旅的行程中,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團走的。大家互相五四三、抬槓,超級好笑,連上坡都是滿路笑聲(非常需要)。

戴上工程帽加上層層的防曬措施後,我們包得好像採蚵大隊的婦女,但心情其實是小學生,開心的邊拍照邊上路,完全不知道後面竟然有怎麼路都走不完的感結...


團走時,對環境是最敏銳的。

我們總是抬頭挺胸,觀看四周。漏掉的美景,團隊會互相告知。大家會一起等待、一起分享美好的照片。我們坐在隧道口吃午餐,像是小孩子一樣,聽到大休息就互相幫忙卸裝備、分享豬肉乾(再一次出現,請千X或美珍X或快X可以贊助,謝謝),飽到不行後,又再繼續上路。






而兩人群走又是另外一種氛圍,覺旅教練會給我們一些關於過往經驗或未來題目,讓我們試著跟不同的隊友交流。


兩人群走,互相了解彼此的遺憾、心願;並約定好互相保密。


這個安排讓我異常專注在彼此身上,不但使漫長的路程完全不無聊,咻一下就度過了之外,也開始學習去欣賞關於「人」的風景。

雖然已是成年人,我其實並不擅長面對面說出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所思所想。這次團員之間雖然有些人互相認識,但真的靜下心來聆聽彼此,也真的是第一次。這好像現在人際間的縮影,彼此常常接觸,卻不見得經常相互深度對談。到了第四天,我很快明白,那天兩人群走的交流,完全奠定了我們團員彼此深厚的友誼。我們所認識的彼此,比想像中更深。





到了最後那天,身體狀況已經呈現陰屍路鐵腿狀態,應該是三天來最慘,出發前依然緊張,很怕自己撐不下去,還很怕自己走錯路。我準備了耳機,打算聽著音樂度過。

記得以前跑步,老王都會問我,為什麼一定要聽音樂,我說:這樣我才跑得下去。相反的,老王跑步從來不聽音樂,他可以全然的放空,聽著自己的呼吸,慢慢完成。

出發後,我繫上鞋帶,想著老王的淡定,我決定給自己一次「全然獨處」的機會—不聽音樂。

有那麼一段,持續了好幾分鐘,整個山谷,似乎只剩下我。

我的右手邊,是中央山脈群山,他們以一個偶像天團的V字型站法,就站在我的公路旁,好像伸手就可以摸到他們。他們跟小時候在課本地圖上看到的山一樣,真的是^^^^^^這樣的形狀。

挖,我站在他們的搖滾區耶。



而且,隨著我不停地往前移動,他們還一直變換隊型。從V字型、換成波浪隊型、再排成兩路倒V,最後他們依照身高由高到低排好。



好吧,請把上圖想像成山。身為中央山脈的雄偉,也只能用人數最多的Super Junior(超級資淺)來代替了。

帥氣!

光看他們這樣賣力,我已經忘記了到底走了多長距離。360度,都是美麗而沉穩的山,這比VR還要過癮。我好像被山環抱的孩子,他們都在看著我、保護著我,幫我加油。

一開始我還很在意里程數,尤其走了好久竟然才過0.5公里的失落。但接受了里程數的事實之後,後面路程竟然一眨眼就是兩公里....

也許重點也不是是否有團員,接納自己所有的狀態,打開了自己後,所有的風景就這麼自己跑了進來。

這竟然成了我旅途中,最喜歡的一段路。

人生若有好友相伴,一定要珍惜。但自己---正是自己的人生裡,最好的啦啦隊。

這大概是大山Junior教我的事吧。




最後我一定要說,你知道我們走完的證書是什麼嗎?



是那個可愛的客製化鑰匙圈!太貼心了!完全取代了易被拋棄的獎狀格式,鑰匙圈還可以每天提醒自己覺旅...不計成本,細膩用心。





2016年8月19日

給移居的心一些儀式

 

那天,我終於在回到台東定居後,第一次找了陌生的設計師剪了頭髮。走出髮廊,我有一種在我的清單上「Check」的爽快感。


不就是剪個頭髮?但我問了幾個台東朋友,他們都在哪裡剪頭髮,萬萬沒想到,他們一個在高雄剪髮,兩個在台北剪髮。大驚!看他們的雲淡風輕,我顯得好焦慮。天知道我為什麼這麼需要一個在地的且讓我信任的髮廊。

剪完的那一刻,我發現:有個屬於自己常去的髮廊,就像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或是說,就像小狗撒尿,我可以慢慢的把新家變成自己的家的味道。

那是一種到加入新生活圈的儀式吧?還是一種宣示?就如同很多人會在世界地圖上插旗。

打從上大學以後,其實已經有不少移居的經驗,掐指一算大概搬了13、14次。

搬家雖然很麻煩,但剛到新家生活圈那種過程中的「文盲感」卻很迷人,從什麼都不知道開始摸索,一路靠著五感、迷糊、亂闖以及一些莫須有的儀式感,建立起腦中的一切。與其說在認識那個地點,不如說是在建構腦中對那個地點的想像與意義。

所以,它其實又很像探索自己的過程。總是會在裡面發現「原來自己喜歡這樣。」

這一連串探索,還包括:

[    ]找到自己喜歡的髮型設計師
之前一直找不到信得過的,以致於頭髮一直沒有剪、很消婆。其實重點也不是設計出什麼了不起的髮型,而是髮型師的私密感,代表著有一個很信任的人在那裡。

以前聽過一個說法,人類最沒有安全感的地方在胸口,所以願意擁抱,代表著很信任對方,願意將對方納為己方。那我想「頭頂」可能也是我的不信任領域吧。我想,我應該開始寄信給我的以前的髮型設計師與助理,向他們致敬!謝謝他們成為我過去在每個異鄉的定心丸。


[    ]有習慣去的牙醫
目前台東還沒。牙齒又是另一個不會輕易開放的領域了,牙醫的信任感真的要很高⋯⋯


[ V ]有可以信任的推拿師
(這條感覺自己很像阿桑,但,無所謂了)有了。剛到台東時去了一次,竟然兩個月來腰痛都沒有再復發!神醫啊!


[ V ]有習慣去的市場:有了


[ V ]有附近喜歡吃的小吃店:有了~~~(興奮什麼?)


[ V ]半夜敢毫無猶豫地自己去上廁所:雖然已經是大人,但還是會緊張啊。現在已完全如入無人之境。

但也可能也是生完孩子後變得很頻尿的訓練。


[    ]去目的地不需要看地圖了
知本到台東市區的路程,開車大概需要15分鐘、機車需要半個小時。之前自己騎著車去市區,便一路一直不停開發新的路線,腦中慢慢建立起對當地的地圖與座標,期待每一天從新的座標找到回家的路的感覺。過去在台北、高雄都是這樣把方向感建立起來。但現在開車還在熟悉中,完全無法分心看導航,只能一直跟老公說:然後呢然後呢!!


[    ]去某地知道怎麼走捷徑:努力中


[ V ]有可以讓自己專心寫東西的時間空間:還要加上老公的支持、小孩的配合及婆婆無線網路的分享。


[ V ]把新住處打掃收納好:這真的很有效,與其說是打掃,不如說是讓自己跟要相處的傢俱們建立連結。而且打掃過就會知道東西擺在那裡、該怎麼找到他們。那也是「定位」的方式吧。真沒想到身為蓮花女出淤泥而不染的我也有這樣的習慣啊!


我在網路上曾看過一段對「為什麼人需要儀式」的解讀:

「歸納一下你會發現,需要儀式的東西一般是虛擬的,比如愛情、加入組織的身份、新的開始、特定時間周期……等等。這些虛擬物看不見摸不著,而人是生活在物質世界的,怎麼辦呢?
所以人們需要實體的儀式,
1. 來向其他人證明它的存在,將虛擬物視覺化
2. 作為實體介質medium/opportunity/platform,來communicate關於這些虛擬物的共同感受
3. 來寄託、獲得自己擁有這些虛擬物的安全感,可靠感」

看到第二點,我想這個部落格應該也是我自己正在逐步建立歸屬的儀式動作之一吧。寫下這些感受,好像自己又再對周遭環境消化過一次,然後自己再次確認對某些事物的第一感受、消化後的感受。

其實我更喜歡的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儀式》書中提到的:「儀式,關乎美好、感恩、意義和珍惜。

好美的四個介質。

藉由美好的事物,定調一個新的環境。
藉由感恩的心,抽離自己原來的框架,不停的走著陌生的路、嘗試自己也不知道會怎樣的事物。
賦予這些儀式意義,讓自己在陌生的路上明白:自己的堅持為何。
試著珍惜,它開啟了我可以重新回到美好的循環。

感謝這些儀式。因為他們好像陪我見證許多嘗試的好友,聆聽我的渴望,跟著我一起往前走。

2016年8月17日

關於我的嫉妒

 

有一種愛,叫做嫉妒。但有時候它也代表一種不愛。


之前我很難接受自己會有這樣的心情,討厭會嫉妒的自己,覺得自己應該要落落大方才是。尤其在很多地方的農民曆、廁所的小語、書上都會說「不要嫉妒」,天蠍座的特質分析總是會說天蠍座「善嫉」。我覺得自己嫉妒時,就像罪人。


在某個在公共廁所大便的時候,前方的小語又叫我不要嫉妒。


我決定積極的處理我的嫉妒。


開始反覆咀嚼著嫉妒,試圖想嚐出裡面的味道。表面上它就像苦瓜一樣苦澀,但開始接受它以後,竟然出現了其他層次的味道,最後可以接受它與其他東西放在一起。


例如像九層塔般的「默默欣賞」;或是像豆瓣一樣的「委屈」;或是有時其實背後是一碗「迷失」(目前想不到有什麼食物有迷失感)。


我想我永遠無法探究完嫉妒的本質。


但到這一刻,我覺得,嫉妒,其實源自於愛。深深的愛著那個東西或那個人或某些本質。但也是不愛,也許就是不夠疼愛當下的自己。


兩者出現的感覺,在我心裡竟然都是好的。我喜歡深深愛著某件東西的投入;我也喜歡發現自己還可以更愛自己的感覺,尤其想到這裡,我總有被天父安慰的感覺。


嫉妒,忽然就也沒什麼好害怕的了。當我們都理解了,我們在祂的眼裡,都是獨一無二。


那寫這麼長是在?

2016年8月13日

蘭嶼 Iraraley 部落地景正名運動

看了蘭嶼年輕人自己籌劃的雜誌《952 Vazay Tamo》,好感動。

其中在雜誌裡認識了蘭嶼的Iraraley部落,他們正靠自己的力量推動「Iraraley部落地景正名」運動。

漢人會用我們的觀點在每一個觀光景點取名字,例如蘭嶼五孔洞、坦克岩。但事實上,部落祖先有他們的智慧,很早就給了這些地點名字,每個名字背後都有很多故事。

名字抹煞了,故事是不是總有一天會消失?

這個運動也需要關注。

另外他在「非禮勿動」單元裡也說明了到蘭嶼旅遊的一些禁忌,讓觀光客知道如何配合而不打擾了蘭嶼人的傳統。

可以看看喔!

網站連結:

2016年8月5日

[育兒日記]回到最原點

這幾天帶著妞妞看她出生的照片,跟她講著她出生的事,還有第一個月我們手忙腳亂的事。

她很開心,會在後來的幾天一直重複說著某些片段:「你們都會看著我睡覺。」「爸比也會看我很久。爸比很愛我。」「阿嬤也會抱著我。阿嬤很愛我。」

那時候的我跟老王真的好像小孩子一樣,什麼都是用試的、胡亂採用一通。

很混亂,但是很快樂。


這幾天一直在思考,要如何理解兩、三歲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要如何不要再用打罵、處罰或交換條件的方式跟孩子相處。(顯然是遇到了阻礙)。

差點就要忘記了那時快樂的我們。

有時候捨棄那些技術性的思考,回到最原點,那就純粹到只剩下愛了。

提醒自己:永遠不要忘記,天父把孩子交在我們手上的那一刻的美好,與喜悅。都是愛。

 

2016年8月1日

[育兒日記] 其實我只是累了?

 

這幾天,一直在試著計算,我一天當中到底與孩子不知不覺中說了幾次類似「交換條件」的方式,尤其是請她用「乖」來交換。我不喜歡這個方式,可是很殘酷的,我下意識的還是一直說,而且說完才會好像被電到一樣覺得自己在幹嘛。回想起來,其實是沮喪的,夜裡總是想著,如果我是妞妞,我心裡應該很不好受,因為那聽起來很像是:我乖,媽媽才會愛我。

這讓我想到,那天共學團實踐班,婷瑛問我們,期待孩子有什麼樣的特質。

我選了六個:獨立思考能力、真實/誠實、認識自己的獨特與價值、尊重別人、善良、活得自在/自由。

裡面我們探討到一個問題:「這些特質中,常與孩子打仗的是哪幾個?」

其實是不少的。例如,我期待孩子獨立思考,但是在她有自己的節奏:如吃飯吃得很晚很慢、或用我無法接受(但事後也說不上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的方式玩玩具時,我又會希望她可不可以「聽話一點」。

又或者是,小賊也舉了一個例子:我們期待孩子善良,但孩子天性其實是很愛虐待小動物、甚至直覺地打人的,那當下我們又該怎麼處理這樣的矛盾?

那天沒時間好好的把這個議題討論完,但回來卻有好幾次我都在問自己這個問題。

今天吃過午餐妞妞又連續好幾次推了弟弟,最後一次弟弟就快速的翻下去撞到後面的木桌。旁邊有婆婆、我、還有爸爸三個大人。大人們的直覺是很緊張,婆婆趕快去把弟弟抱起來,連續好幾次都好言相勸的爸爸氣得去拿蒼蠅拍要打人,我在旁邊其實也是氣到腦子一片空白。

當時的氣氛不是很好,看起來確實很像三個大人在對一個孩子表現出「失望」的樣子。到底該怎麼作???????坦白說,這麼多次累犯下來,我一直不理解的是:她到底為什麼要打弟弟?而且她看起來並不像是「討厭」弟弟的表情。那到底原因是什麼?

我跟爸爸說把蒼蠅拍先收起來,畢竟我們在教她不要打人,我們自己也不該打人。我想跟妞講話,好好的談話,於是就把她帶進房間裡面。

進去房間她整個情緒很高張,她不想跟我被關在房間裡面,於是她就在床上打滾,眼神看起來很疲憊,她像活屍一樣趴在地上說:「我.....想......睡......覺.............」

BINGO!!! 我忽然意識到她不是生氣、也不是討厭弟弟,她就是單純的想睡覺!想睡覺的時候小孩容易不舒服,那是有點暴躁的反應。

「妞妞,其實你很愛弟弟,不然你不會每次都這麼保護他不想讓別的叔叔阿姨抱走他?」
「嗯。」
「你其實只是很累了,很想用力抓或用力打。」
「恩。」她抬頭看著我,想要抱抱。
「那以後我們早上都有一次小睡,跟弟弟一樣。」
「好。」
「那我們先來睡覺。我講故事給你聽」
「好。」

我講了大怪獸來了的故事,改編成「當身體很累又不休息的時候,心情就會不好,大怪獸會從心裡跑出來...」
她笑了,說:「對。可是我不想睡覺。」
「那妳不要睡,你休息就好,不說話,讓你的身體休息。」

雖然她聽到外面弟弟在講話,她還是很想出去不想睡覺,但還是很快就睡著了。很沉。

妞妞一向睡得不多,因為她總是捨不得睡。我一直以為她一天只要一次的午休小睡,可是看來睡飽原來對她來說,好像還是非常必要。

我也開始覺得,行為本身沒有好壞,但評價有。太多時候,可能跟孩子在一起久了,我不由自主的也會預設立場,把她想得很壞。父母這職業多數時候是在經驗中長大,可是其實每次的管教看來也是需要歸零。

乖,媽媽才愛你嗎?其實媽媽自己也要負上不少責任啊⋯⋯(丟筆)


明天開始,我會試著增加一個早上小睡/休息的時間,看是否能矯正她突如其來的暴躁的次數。

就在剛剛,她睡醒了,我說我唸這篇日記給她聽,她聽了一直笑。我說:「你喜歡嗎?」她說:「喜歡:),我要看佩佩豬。」

什麼啦~~~~太可愛了。

繼續觀察~~